奖励金、股份分配、纪念物品等等,为了激发员工干劲,近些年公司员工鼓励方式持续更新,那么企业鼓励的这份利益,员工真的愿意接受吗?
最近智联招聘公布了《员工激励机制调研报告》,这份报告调查了职场人士对激励措施的感受程度,指出了公司激励措施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说明了激励措施与职场人找工作以及继续留在原单位之间的联系。
近80%员工不满企业激励机制及措施,年轻人对团建“不感冒”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有45.8%的职场人士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制度感到不太满意,另外32.1%的职场人士则表示非常不满意这个制度。相比之下,仅有19.4%和2.7%的职场人士对企业激励机制感到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这表明,目前企业建立的奖励制度普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有人问及哪些鼓励手段“外表重要内容次要”时,百分之四十二点八的职场人士觉得,像做操、喊标语之类的鼓励手段,比例最大。百分之三十一点二的人认为,诸如年会、电子邮件、内部网站等公开表扬是在搞“虚假宣传”。还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九的人称,公司“光荣榜”之类的员工照片展示是徒有其表。
需要指出的是,像团队活动、生日庆祝会这类兼具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奖励手段,在年轻群体中反响平平。具体来看,95后中,有21.1%的人觉得这类活动“过场重于实质”,00后中,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24.3%。这两个年龄段人群的看法,都比70后(占比19.0%)、80后(占比14.4%)、90后(占比20.7%)更为消极。另外,十分之一之七点五的九五后以及百分之十九点三的零零后对生日聚会之类的欢庆场合不感兴趣,这个比例超过了整体中对此类活动无感的百分之十四点三。
一碗水端不平,“缺乏公平性”是激励机制的最大问题
相当一部分职场人士指出,公司内部的奖励机制和做法缺乏公正,同事们无法享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另有不少职场人士反映,工作表现评估体系不够健全,对于优秀与不佳的员工,奖惩措施区分不清晰。还有一部分职场人士觉得,公司提供的鼓励程度偏低,同时不少人抱怨,现有的激励方式仅限于表彰精神层面,并没有相应的金钱奖励。这表明,公司内部的奖励制度普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分配的公正性、执行的有效性以及措施的可行性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改进空间。
根据企业员工数量差异分析,规模超过一万人的公司里,有52.0%的职员觉得奖励制度不够公正合理,而人数不足二十的家数中,抱有类似看法的职员比例仅为27.2%。大型企业因员工基数庞大,在分配奖励时难以做到完全一致,所以更容易遭到职员们认为分配不均的批评。
9成以上职场人求职时考虑“激励机制”
智联招聘的信息表明,绝大多数职场者应聘时会关注公司的奖励制度,其中近四成的人将其视为关键因素,仅有极少数求职者会完全忽略这一方面,这说明完善的奖励机制对多数应聘者具有显著的吸引力。
高层管理人员中,有57.9%的人,在找工作时会把奖励制度当作重要考量,这个比例超过了普通职员整体的39.7%。这表明,公司在招募高级管理人员时,提供配套的奖励措施,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公正且恰当的奖励制度能够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推动公司运作效率的增长。众多雇主应当更加关注奖励制度,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改进奖励措施,为职业人士打造一个价值与回报相符合,有助于激发内在动力的工作氛围。特别关键的是,公司需要关注年轻群体的诉求和体验,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同和敬重,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撰文】李定 邓子良
【作者】 李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