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简短案例往往包含深刻启示,工作遇到困惑时可以拿出来阅读,同样能获得诸多裨益。现在向各位介绍若干职场奋斗的典型案例,盼望能对各位起到积极作用。
1、10元钱
青岛有一家网络销售企业,准备招募一位工作人员,薪资条件非常好,立刻吸引了很多求职者前来应聘。
笔试结束后,张先生和李小姐表现优异。人力资源部的王部长联系了他们,告知次日早上九点进行面试。第二天一早,张先生和李小姐准时抵达面试地点,耐心等待安排。
李小姐最先去参加面试,在去考场的过道中,她正走着,忽然发现地面躺着一张十元纸币,环顾四周没人注意,便高兴地捡起,放进了腰间口袋里
片刻之后,相关人员告知张先生需要参加面试,在穿过通道时,张先生也看见一张十元面额的纸币散落在地面,他四处张望,却看不到任何人的踪迹,于是拾起这张纸币,步入考场,呈交给王部长。
面试结果公布,张先生当场获知被录用消息。见张先生面露不解,王部长解释道:本次面试其实只设了一个问题,走廊上那10元钱是我们特意放置的,目的是观察应聘者如何处置这笔钱,进而决定是否录用。
随后,王部长表示:那个放在地面上的10元钱,实际上是一杆衡量诚信的标准。倘若连‘路不拾遗’这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难以遵守,或许就不太适合在本企业任职了。
十块钱,实在不算什么。可是,这么一点不多的十块钱,却成了两个表现出色的求职者能否得到工作机会的关键因素。一个人因为贪图这点微薄的代价而错失了取胜的可能;另一个人却恰恰不一样,他虽然舍弃了眼前的这点好处,但反而得到了更重要的收获。十块钱左右了最终的结果。我们应当从中领悟到一些有价值的道理。
2、辞职时的一念之差
小忠萌生了离职的念头。缘由很明确,某家企业承诺的薪酬比当前职位多了三分之一。一次聚会喝酒时,一位共事多年的伙伴听闻小忠的想法后表示:“近两年,你在单位取得的成就显而易见,若就此离开实在令人惋惜。”
小忠觉得有些遗憾,俗话说形势所趋各奔前程,既然觅得佳处却不把握时机实在令人惋惜,小忠在公司服务已有两载,非常努力地投入工作,有几个重要客户都是小忠成功拓展的,上司对他十分赞赏,因此当小忠呈上离职申请时,老板感到十分惊讶,在无法劝阻的情况下,要求小忠结清住处的费用后才允许离开这点钱数目不大,可小忠越琢磨越觉得不公平,就到各处去宣扬老板"抠门"的言论,因此触怒了老板,双方发生了争执,最后没能好好结束。
小忠服务过的那家公司原本是个没什么实力的空壳组织,他过去后不到一个月就破产了。那阵子小忠处境很糟,重新找工作时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困难。快要忍不住哭的时候,他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以前的公司,心想:要是当初没和老板闹矛盾,公司肯定会重新请他回去……
很多年前发生的事了。两年前,小忠再次更换了工作单位,这次他认真依照公司规定完成了工作交接,特地前往老板那里,恭敬地表达了离职对公司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恳请对方予以谅解。老板在送他离开时,特别交代道:今后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来寻求帮助。
又像上一次离职那样,小忠加入的新企业非常糟糕,于是他选择出来创办了自己的小企业,虽然小忠具备管理才能,并且拥有许多老客户,但公司还是面临几乎破产的境地,小忠深有感触地表示,在企业经营遭遇严重的财务困境时,是他之前服务过的上司给予帮助,才让他渡过了难关,小忠如今正迈向成功,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更换工作在当今职业环境中十分普遍,离去时难免有所感触,但双方和平分手至关重要,切莫念念不忘自己为机构所做的贡献,更不要过分夸大个人功绩。你的离职,让上司正为寻找接替者而烦恼,也让他感到痛苦。倘若争执一番再离开,或许能获得短暂的情绪宣泄,但这一念之差,你可能会错失难以估量的前景。人生际遇有时广阔无垠,有时又狭小逼仄。跳槽时,友好地离开才是真正成熟的跳槽。
3、作别人盯的尾灯
那会儿,我刚进单位不久,靠着一股初出茅庐的锐气,被提拔成了部门主管,负责家居产品的售卖工作。有一次,公司购进了一批家具,标价是20万。可不知什么原因,放了四个月也没人问津。后来,终于有个人看中了这套家具,问能不能以18万的价格卖掉。虽然我也很希望早点出手,但老板只给了我1万的调整空间,偏偏对方又非常坚持。拖延了很久,我拨通主管的电话征询意见,主管的移动电话处于停机状态,我无法自行决定,因此这笔交易最终未能达成。
老板归来,听闻我的陈述后显露几分不快,他言道:“你没留意到这套器具此刻已不易脱售了吗?四个月以来无人问津,便昭示着这套器具已缺乏吸引力,积压日久只会折价。莫说十八万,即便十七万,你也须强忍着脱手,否则,下次恐怕连十六万都无人问津!我怀着委屈情绪低下头颅,暗忖自己怎会有如此胆量。看到我的样子,上司和蔼地笑了笑,表示不必在意,先开车送我回去。我主动提出开车,当时天气状况不佳,雾气越来越浓。上司并不催促,在一旁看我像蜗牛一样在车流中缓慢前行,同时问我:“在这种浓雾环境下驾驶,你用什么方法才能确保行驶安全?”我回答,只要紧随前车的车尾灯光,就不会有问题。上司沉默片刻,随即反问:“假如你是领路车,又该观察哪辆车的车尾灯光呢?”
我内心深受触动,的确如此,倘若自己位居领先位置,又有谁会主动为自己引路?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上级的指导,由上级做出决定,我们便无需承担后果。但在特殊时刻,我们应当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明辨前方的道路如何前行,自行权衡利弊,选定路径。始终追随他人车灯的人,终究无法成为先行者。
4、“心成”自然成
美国人相当看重幽默,经常借助风趣展现个人风采,享有盛誉的鲍勃·霍伯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他舞台上的表现十分出彩,其幽默技巧之精湛,是众多单口喜剧艺人难以企及的。
鲍勃·霍伯的诙谐演绎风格,极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相传,鲍勃·霍伯的正式学习经历并不丰富,他在中学二年级就离开了校园,一心渴望成为名人,于是前往好莱坞寻找发展机会。
最初,鲍勃·霍伯和常人无异,递交申请材料,参与甄选过程,然而可能因为年纪实在过于稚嫩,接连几家电影机构的面试官都毫不客气地否定了他,多数时候只是告诉他,等若干年后变得稳重些,再谋求这个机会。
鲍勃·霍伯觉得这样持续下去不行,为了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演艺理想,鲍勃·霍伯决定换个思路,去应对那些令人头疼的面试官
最后一次面试的资格,鲍勃·霍伯历经漫长等待,总算抵达了主考官的房间,坐在长桌那头的一批身着正装的评委,仿佛早已对众多应聘者失去兴趣,一瞅见鲍勃·霍伯踏进屋内,就很不客气地立刻发问:“你的履历我们已审阅完毕,无需再费口舌,你认为最拿手的表演项目是哪个?请简明扼要地答复!”
这种面试方式正中鲍勃·霍伯的下怀,他立刻回应说:他最拿手的演出,就是让观众开怀大笑。
评委面露轻蔑之色地喊话:要博观众欢心?你具备相应能力吗?此刻立刻进行现场展示,务必迅速,且言简意赅!
鲍勃·霍伯事先就打定主意不走寻常路,此刻他当机立断,立刻扭头推开通往外间的房门,对着外面等候面试的众人高声喊道:各位,你们都回去用餐吧!他们已经选定我了!
这一妙计令人意想不到,帮助鲍勃·霍伯获得了首个演艺工作机会,同时也为他日后辉煌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鲍勃·霍伯的奋斗历程,我们领悟到一条极富启示的成功法则:若想成为某种类型的成功者,最快捷的途径,就是让自己先展现出已经达成的状态。
只要您的理想是内心深处真正期盼的,并且已经让这种期盼变得极为炽热,您就能在精神世界里完全沉浸其中,从而战胜所有无谓的莫名担忧,让您真正拥有胆识,成为期望成为的那类人。
5、人才看见人才
这家广告公司业内闻名,以工作节奏快、经济效益好著称,据说其挑选员工的方式十分严厉且与众不同,但具体流程至今无人知晓,就连那些未被录用的人,对于面试过程也绝口不提。
刚离开学校的时候,我打算挑战一下。没想到选拔流程非常简单:首先召集所有求职者到公司主会场,分配一个任务,要求在限定时刻完成一项创作,接着由专家团队进行评估,当天傍晚就会公布入选者的信息;第二天下午进行第二次考核,形式和昨天相同,还是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在限定时刻完成一项创作,只是参与的人变少了。时刻一到,试卷全部收齐,集中送往另一处房间,由专家团队进行评定。与以往不同的是,公司的主管要求我们等候,并且提供了午餐。
不到两个小时,十件作品全部审阅结束。主考官面带微笑走了进来,公司向来看重专家的看法,不过作为一件艺术品,你们也为广告创作付出了自己的创意与努力,所以专家的打分只占这次考核的一半,另一半分数由你们彼此评定。
大家对此感到意外,接着就依照主考官的指示,分别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台前亮相,其余九位则坐在下面打分,同时草拟评语。在这九个人里,至少有三个人的创作让我十分钦佩,我不得不带着复杂的心绪给了他们高分和褒奖的评语,因为我确信:权威的鉴赏力不会逊色于我,我不该有意去贬低他人。
最后,我被选上了,这确实出乎意料;更没想到的是,那三位让我非常钦佩的人里,只有一位被选中了。我几乎要质疑专家组和公司的判断力,不过总裁同我们最初的交流让我平静下来:
末尾十名应试者,在专家团看来都是拔尖之才,你们彼此间的评议,更能彰显个人才干与品格。资质平庸者无法发现他人长处,尚可理解;而真正有才能的人若对同辈视而不见,则显得心胸过于狭窄!我们不仅渴求自身拥有高素养的精英,更期盼那些能彼此赞赏、联手共事、同心同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