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
同一批加入,有个人仅用两载便晋升为领导职位,另一些人却仍然在基础岗位徘徊。
有人在公司待了七八年,却还不如新人提升得更快。
[id_1802622145]
“认知的高度,决定了你能攀登的人生高度。”
在职场,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努力,而是认知水平。
你永远都赚不到认知外的钱,也走不出认知外的路。
[id_1653401064]
01
身份认知
听过一个“牛马观”:
有些人作风非常正派,干活特别卖力,跟牲口似的辛苦,结果到头来仅够糊口。
这类人认知层次不高,只会埋头干活,却不知抬头思考。
到最后,即便他再苦再累,却依旧摆脱不了平庸的命运。
作家两忘机的朋友燕子,在公司工作多年。
同一批入职的同事都已经升职加薪,只有她还停留在底层工作。
先前几个月,公司就已打算转向短视频领域,上司曾向少数同事透露过需提前着手相关事宜。
燕子却觉得自己就是打工的,没必要为此多费心思。
因此,旁人都把工作之余用于钻研视频制作,唯独燕子在结束手头事务后便静待结束工作时刻。
后来,短视频越来越火,公司决定以此为重心发展。
提前进行学习的那些人,都已经顺利调任并且获得了加薪,而那些没什么用处的成员,自然就被逐渐忽视了。
说实话,别以为自己是为老板打工,其实你是为自己打工。
当你学会了用老板的思维做事,你的眼界格局才会有质的跃迁。
作家哈叔刚工作那会儿,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司曾经觉得他的表达方式跟组织规范差别很大,因而严厉地指责过他。
哈叔心中难免委屈,却知道这份工作是为了自己成长
他下班后,把公司里那些资历较老的同事写的文章仔细看了一遍,接着,他换了一种新的写法,把那些文章又重新创作了一遍。
等到第二天上班,老板看到他的新文章,忍不住诧异。
工作那几年,他都是用老板的心态工作。
经常会利用下班时间学习一些软件,用来配合公司拓展新业务。
正因如此,他才受到了领导的赏识,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
当你把自己看作牛马时,那你一辈子就只是个底层员工。
只有把自己当作CEO时,你才有成就自己的可能。
吴军在其著作《见识》中有过论述,他认为,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个人发展突破的重要条件。
明白,职业中你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你的视野范围和具体做法。
02
财富认知
有记者曾采访过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过程中两人聊得非常投机。
结束后,松下问他:“你现在每个月多少薪水?”
记者说:“一个月才一万日元。”
松下听后却道:
你目前的收入其实远超这个数目,你今天成功获得采访我的资格,说明你在进行采访方面具备相当的能力。
倘若你在此领域勤学苦练,不断丰富自身才干,积累宝贵阅历,那么你的成长就如同往钱庄储入银两,日积月累终见成效。
钱财放入金融机构能够增值,个人能力在社会平台亦会积累回报,未来能够一并收回本金与收益。
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都具备一个相同的财富观念:通过创造价值来获取报酬,而不是单纯依靠投入时间来换取收益。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要提升自身价值,才能在职业道路上持续发展。
电视剧《一路朝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李慕嘉学历、专业都不强,却破格进入了顶级律所。
她在公司每天不是帮同事复印资料,就是跑腿取快递。
那个时候,她对工作的认知就是,用时间换工资。
领导见到后,十分生气,大声责备道:公司投入了这么多资金,竟然是让你去处理这些工作的?
她这才顿悟:职场就是你越有价值,越值钱。
思维境界开阔了,她当即回绝了诸多杂务,把精力全投入到增强个人业务能力上。
最后,她也如愿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律师。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说:
长期从事劳作的人,难以积累财富,真正的财富源于对事物深刻的理解,而非单纯的辛劳付出。
切记不可只顾金钱。多数人的财产积累,通常在中年阶段才得以实现。
认知高的人都明白: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保持值钱的能力。
要提升自身价值,就必须获取高难度、高阶层的收益,从而塑造聚财的特质。
一旦摆脱了徒劳无功的困境,转而依靠智慧创造收益,最终必定能积累起充裕的财富和坚定的自信。
03
关系认知
刘润在《底层逻辑》一书中,分析过人的三种心态:
第一种是鸡的心态,即“你一定要输”;
第二种是雀的心态,即“我一定要赢”;
第三种是鹰的心态,即“我们要一起赢”。
低认知的人,以为职场就是你输我赢,拼命拆台。
而高认知的人,知道职场是团体赛,只有互相搭台才是共赢。
网友@阿苯,讲过一个故事。
他朋友所在单位的副主管马上就要结束工作,单位打算从工作人员中挑选一位担任副主管的继任者。
其中,销售经理和研发经理是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两人为了争得这个职位,一直在互相为难。
销售负责人不断放大客户期望,持续加大产品研发的复杂程度,并且显著提升了任务量。
而研发经理就故意拖延进度,甩锅给销售。
老板得知后十分愤怒,索性把两人直接开除。
工作之所以如此痛苦,就是一群认知低的人在相互拆台。
彼此为难,趁人失意施以打击,不仅会断送他人的前程,更会让自己跌入困境。
而见识卓越之辈,皆懂得互帮互助,既帮了他人渡过难关,也为自己创造了进步的机会。
电视剧《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被同事陷害,被禁业两年。
她清楚若想在保险领域继续发展,需要与持有职业资格的同事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工作。
她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和薛晓舟联手共事。她个人掌握着不少客户渠道,并且对方法律领域非常了解,同时理赔方面的实践经验也很充足,这样一来,两人正好能够取长补短,互相补足对方的短板。
一番交流下,他们果断尽弃前嫌,成功组队。
经过多次合作,他们逐渐建立起信任,共同度过了困难阶段。
最后,两人接二连三签出了大单,成为了销冠。
在职场上,智者搭台,愚者拆台。
最好的利己方式,永远是极致的利他。
个体的能力总有局限,明白彼此依存、共同进步,方为职场中最为高明的见识。
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
单位里有两类人,一类人在挑水,一类人在挖井。
那些将工作视为给别人打工的,是挑水的人;
而将工作当成自己事业来经营的,是挖井的人。
许多人刚进入工作时情况类似,能否最终成功,关键在于思维水平。
有洞察力的人,很早就看透了工作环境中的实际情况,并且始终秉持着主动作为的精神去努力。
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上路,你的职场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