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的“职场励志文”逻辑粗暴
网红已转型为一种职业,并构成了一个群体。目前,这一群体正分化为两大阵营,其中一部分活跃在舆论的表层,不时因独特的言论而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而另一部分则深陷舆论的底层,难以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他们同样能够体验到成就感并获得可观的收入。无形中,一道界限将网红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咪蒙无疑是那部分人的典型代表,她身为传统媒体的精英,毅然投身于自媒体的江湖之中,再凭借江湖中人的营销技巧,将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位广告接踵而至的佼佼者。
咪蒙的成就正面临人们的质疑。近期,她因一篇名为《职场无泪可流,哭泣应回归家中》的文章在朋友圈引发热议,该文起因于一名实习生因不愿帮老板取外卖而被责骂至哭泣。文章中,咪蒙一如既往地运用了她特有的写作风格:强调老板的时间极为宝贵,新员工应从琐碎事务开始做起。与以往对咪蒙的评价褒贬不一的情形不同,此次在朋友圈中,对这篇公众号文章的普遍反应是强烈的反感。在职场环境中,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互相分享盒饭是再平常不过的举动,鲜少有人对此抱怨或愤怒,然而咪蒙采用的“我有一个朋友”这种写作手法,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内容可能是虚构或捏造的。
咪蒙的职场励志文章,通常遵循这样的套路:首先,她会选取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将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刻意对立化;接着,她提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观点,以此来为自己的情绪宣泄找到合理的依据。这类文章表面上似乎能够激发员工潜能、助力新人与上司构建和谐的人际,然而其中粗鲁的思维方式以及深植于价值观中的人格贬低,使得原本简单纯粹的职场关系变得微妙且复杂。细读咪蒙的职场文章,便会发现她实则是一位职场歧视的坚定支持者,阅读过多她的文字,不禁让人感叹她几乎摧毁了老板与员工之间建立信任乃至成为朋友的可能。
自媒体时代智识缺席“成就”了咪蒙
阅读了咪蒙的最新文章后,部分读者察觉到,她在使用脏话和语言粗俗化方面越发严重,所谓的“心灵鸡汤”与心灵慰藉已无关,其抚慰效果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叫喊甚至侮辱。尽管如此,依然有“咪蒙信徒”在评论区留下赞美之词。咪蒙的作品对读者产生了何种影响,近期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或许能给出答案,《因秉持正确三观,我的友人遭遇了婚姻破裂》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女性读者因过度阅读咪蒙风格励志文而遭遇的悲惨经历。
咪蒙之所以能迅速走红,一方面是由于自媒体时代缺乏深度思考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低质量阅读风气盛行。在众多自媒体内容中,许多人选择通过提高音量、使用粗俗语言或制造无聊内容来吸引眼球,以这种方式通过文字进行“喊麦”,竟成为了一些自媒体红人的快速成名之道。成名之初,咪蒙的文章尚存对逻辑与修辞的一丝关注,然而,频繁涌现的十万加爆款文章,让她误以为掌握了公众号文章创作的诀窍。随之而来的是理性的逐渐流失,文字变得千篇一律,写作风格趋于模板化,文字的韵味几乎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是那种直接、歇斯底里且单调乏味的语言盛宴。
“网红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