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的女性电影,终于不靠哭戏撑场面了?
《天空依旧》不是那种你一进场就知道结局的片子。
它不会指示女性应当如何行动,它只是将三位女性的清晨、午夜时分,以及凌晨三点地铁站的真实场景,完整地呈现在你眼前。
伍月为了扮演那个在职场中备受压力的高层,特意增重了十五斤,并非为了博取怜悯,而是为了让观众明白,一个女性在体制内努力伪装成“正常人”的模样,是多么的疲惫不堪。
你或许没留意,影片中那座荒废厂房的长镜头里,三个人全程沉默,仅凭眼神和呼吸,就将三十年的代沟鸿沟呈现出来。90后那句“不想做孝顺的女儿,只想做自己”,是录了三遍后才能落泪说出的。
导演没喊卡,摄影师也没动,就那么看着,像看一场无声的起义。
没人拍过这样的女性故事——不卖惨,不逆袭,不等男人来救。
她们对着镜头露出笑容,背后却已度过了三个月的辗转难眠;在离婚文件上按下指印,手却因紧张而微微颤抖;在讨论会上阐述调整工作氛围的建议,结果被误解为感情用事。
可她们没喊冤,只是把方案改了七遍,然后默默发给了老板。
影片中的配乐,是根据女性身体节律来创作的。528赫兹的音调,并非空穴来风,确有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过测试,表明该声波能够使紧张的神经活动频率减慢。
谭维维演绎《她途》期间,耗费了七天时间进行录制,她解释道:每一缕乐音,都应当似潮汐般起落,无需刻意追求圆满。

你刷到过那些“女性力量”的营销文案吗?
满屏的“她经济”“独立女性”“做自己”。
可这部电影里,女人连“做自己”这三个字都没提。
她们在凌晨四点的商店,只买了一杯温热的豆浆,接着站在明镜前,小声嘀咕道:今日,我尚能坚持。
更狠的是,片方真的每卖一张票,就捐一块钱给打官司的女员工。
不是作秀,是真有人去查了法律援助中心的账本。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表示,这可是十年来首次,有部商业电影让性别研究领域的人愿意扔下研究资料,跑去影院完整观看长达三小时。
它不传授成功的方法,它只是让你明白,凌晨三点醒来时你并非孤身一人,并非只有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并非只有你不敢说“我不想再忍了”。
你可能觉得这电影太静了,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反转打脸。
真正的倒塌,并非突然离去,而是长久沉默,以至于忘记了泪水如何流淌。
现在它要拍电视剧了,那些在电影中短暂出场的次要角色,那个被精神控制到不敢生育的会计,那个离职照顾孩子却通过直播获得成功的单身母亲,她们的经历,终于要被关注了。
不是因为她们伟大,是因为她们,太像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