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单~每日一起感悟,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曾国藩传—张宏杰著
昨晚刷到一句话:
“真正的通透,不是临场聪明,而是把笨功夫做成复利。”
瞬间想到《曾国藩传》。
这位德才兼备的先贤毕生实践表明:将寻常事务处理得无可挑剔,便构成了最卓越的谋略。
1. 把“打卡”写成人生算法
曾国藩三十岁时决心要成为圣人,他做的首要工作并非许下豪言壮语,而是编纂了一部《过隙影》——每日记载起床、读书、静坐、待人接物、夜间交谈等十二项内容,用叉号或对号来标记完成情况。
像极了我们现在的习惯打卡APP,但他坚持了30年。
职场中
我见过两种同事:
A类:一遇项目就猛冲,熬夜喝大酒,交付后躺平两周;
B类:每天雷打不动推进2小时,半年后产出惊人。
A类靠肾上腺素,B类靠曾国藩式“日课”。
把时间切成最小可迭代单位,复利才会发生。
2. 把“防守”打成“进攻”
湘军初期总打败仗,曾国藩却下了一道奇葩军令:
“每行军一里,挖两道壕沟,筑一道墙,只守不攻。”
同事说他胆小,但是太平军始终无法攻占这个“堡垒防线”,湘军反而稳扎稳打,逐渐向南京推进。
职场中
当行业风口骤停、公司裁员时:
有人疯狂投简历、病急乱投医;
有人像曾国藩,先给自己挖“三道壕”:
① 每月存50%收入做安全垫;
② 每天学1小时可迁移技能;
③ 维护10人弱联系优质人脉。
风暴来时,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谈逆袭。
3. 把“委屈”炼成“容器”
咸丰帝曾对曾国藩大发雷霆,一日之内连续下达七份圣旨,严厉斥责他谎报军情、耽误战事。
换成一般人,要么抑郁辞官,要么直接开怼。
曾国藩却在奏折里写:
“臣才力凡庸,蒙皇上天恩,唯有日夜惶恐,愈加惕厉。”
随后他悄然返回军营操练队伍,三载光阴转瞬即逝,湘军成功攻克安庆城,朝廷御笔亲题匾额,赞其功勋卓著堪比中流砥柱。
职场中
被领导当众质疑、被同事甩锅时:
情绪回怼=即时爽,后患无穷;
曾国藩式“事上磨”=把委屈当项目做:
① 先复盘可改进点,写3条行动;
② 邮件同步给相关方,留痕但不指责;
③ 用下一次结果说话。
情绪是洪水,渠道才是大禹。
4. 把“留余”写成结局
曾国藩晚年位极人臣,却在家书里反复叮嘱:
“求缺惜福,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人生最好境界。”
平定太平天国后,他主动裁撤湘军,把功劳让给李鸿章。
这一让,保住了曾家三代平安。
职场中
我见过不少人把工作做到极限、把贡献说得过分,结果下次精简人员时最先被淘汰。
曾国藩教会我们:
汇报时留20%给团队;
晋升后留一点空间给对手;
钱包里留一点余地给周期。
满则损,缺才生。
最后感悟
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甚至堪称资质平庸之辈:背诵一篇文章常常需要通宵达旦,射箭十次有九次都落空,身体状况糟糕到会咳血。然而他凭借“每日功课、坚固防御、在实践中磨炼、甘于不足”这四项原则,将一副糟糕的牌局打出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如果说《长安的荔枝》启示我们在狂风暴雨中保持沉默的旁观者姿态,那么《曾国藩传》则续写了后续篇章:当风浪平息之时,那个日复一日默默修筑防御工事的人,早已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点个“分享”,我们一起做时间的朋友。
#读书#曾国藩#职场成长#人生算法#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