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在安徽、福建、贵州等超过十个省份所录取的口腔医学(八年制)和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学生,其分数线在所有专业中位居首位。同时,也有众多有志于医学领域的学子因招生名额所限,未能如愿,最终被调整至其他专业就读。
华中科技大学在天津、吉林、黑龙江等13个省份的各个专业中,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录取分数线位居首位。具体来看,该校临床医学(启明本硕博实验班)在湖北的录取最高达到了679分,这一成绩在全省排名中位列第258位。此外,该专业在全国各招生省份的录取位次均保持在1100名以内。
02
越是高分越倾向于长学制专业
高分考生往往更偏爱选择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等较长的学习项目,因为这些专业有助于他们避免考研的风险,并且能够满足医学生对于学历的高要求。武汉大学医学部的招生负责人宋娟老师这样说道。
宋娟指出,今年的学生们对医学专业的报考热情显著上升,这或许是因为疫情的出现点燃了年轻一代对医学的热爱,整个社会对医生和护士的尊重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众多高分考生纷纷倾向于选择医学专业,这一现象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优秀人才正大量涌入医疗行业。
一个班8名同学报考医学专业
在武汉市的第十一中学,今年即将毕业的高三(一)班共有35名学生,其中就有8位同学选择了医学专业,并且他们均成功获得了录取通知。最近这两天,他们陆续前往各自的学校完成报到手续。
高三(一)班的主管教师李坤表示,今年选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已超过了班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这一比例相较于往届有了显著提升,几乎可以说是时代趋势的呼唤。
同学们和班主任李坤(左四)在校园散步。记者黄琪 摄
有的决意传承父母“衣钵”
在这八名同学中,五人的家长身为医者,他们于疫情肆虐之际勇赴前线。在这样的熏陶下,高考成绩揭晓之际,这些学子纷纷决定投身医学领域。
樊意林凭借664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被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录取,她的母亲身为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的一名资深医生;张可欣也获得了华中科技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她的父亲则是武汉市某家医院的医生,不幸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病毒。
有的转变志向决定学医
邢李沛沛同学,该班男生,凭借688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被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专业录取。他的父亲,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坚守在发热门诊一线。邢李沛沛的母亲同样在该院病理科担任一线医生。
昔日,尽管父亲始终期望邢李沛沛能够“继承家业”,他却立志成为一名物理教师。在经历了“武汉抗疫”这场战斗后,他目睹了父母在抗疫一线的英勇斗争,“这才明白医生这一职业的伟大,在众人避之不及的时刻,他们却勇敢地站了出来”。
今年高考期间,邢李沛沛表现非凡,他在众多专业中拥有丰富的选择余地,然而,他并未迟疑,果断地选择了医学专业。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愿同学们都学业有成、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