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也被称作省控线、批次线 ,它是省级招生部门依据当地全体考生当年高考成绩水平 ,以及国家下达的招生生源计划 ,相应确定的一个录取新生的最低成绩(总分)标准 。只有高考总分(艺术、体育考生含专业成绩)达到或超过这一分数线的考生(通常被称为“上线考生”)的档案 ,才有资格被招生高校调阅并选择录取 。
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通常是分专业类来确定的,也是分批次确定的。专业类一般有文史类,理工类,还有音乐(文科、理科),美术(文科、理科),体育(文科、理科),以及新高考地区的综合类、物理类、历史类等。每一专业类又各自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 。文史批次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该分数线只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理工批次也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此分数线同样只针对文化总分作出规定。音乐专业设有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个分数线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美术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亦是如此,是同时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体育专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样,也是针对文化与专业两方面的总分作出规定。
提档分数线
在同批录取的院校里,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均衡,依据各院校招生计划、调档比例以及考生成绩,各校的最低提档分数存在差异,进而自然形成了院校的提档分数线。他们的共同特点通常是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其不同特点在于,部分院校因生源充足,提档分数线高于同批控制分数线,有的院校因生源不足,提档分数线只能定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另外部分院校(专业)提档分数线低于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因此,有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了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然而未达到所报院校的提档分数线,电子档案无法投放,所以参加不了该校的录取。但也有部分学校因生源不足,低于某批控制分数线却被录取了,这是因为降分的缘故 。
调档分数线
投档线是高校提取你档案的最低分数线,一般按照120%提档,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因各类情况导致招生不满而留出选择空间,录取分数线则是被该校正式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所以过了提档线不一定会被录取,只是有较大可能性,通常录取分数线会高于投档线,要是你的高考分数恰好与某校投档线相同,这并不代表你肯定能被该校录取。二者不存在必然联系,至于能高多少分,要依据学校的录取人数来确定,也要参考分数来判定,这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院校调档线是各高校录取考生时,对某地报考该校的考生在文化成绩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是在该批院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确定的,是根据当年考生报考本校志愿情况、分数情况以及本校在该地招生计划数来确定的,并且每年都会不同。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以院校为单位,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它是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在1:1.2以内。它是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它简称投档线,也被称作调档线或提档线。
各地招办在投档时,会把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照招投总分(含政策照顾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然后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投档 ,投档高校中最低一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调档线 。一般情况下 ,调档线常常高于录控线 ,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 ,其调档线等于录控线 。考生的档案能否投给学校,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其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在于招投总分有没有达到调档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