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一则关于职场的真实故事广为流传,许多人看过后不禁感叹:“真是勇气可嘉!”、“心想如此却不敢直言”。
事情是这样的——
这位月收入为一万八千元的劳动者,由于项目繁忙,未能及时对工作群中的一条信息作出回应。翌日召开会议时,主管不期然地指名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指责,言辞激烈,且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他进行了斥责。
原本众人料定他会低头道歉,然而他却平静地回应道:“今后若有事,可直接拨打电话联系我,我正在工作,并非时刻盯着手机。”
话音刚落,会议室即刻陷入寂静。有人心中窃喜,而另一些人则替那说出这话的人担忧不已。
这件事之所以火了,是因为它戳中了很多职场人的痛点:
首先,当前的工作交流界限愈发模糊。即便下班回到家中,也时常被@打扰;即便身处会议中,也不断被催促完成任务,仿佛一旦签署合同,便等同于出卖了自身自由。
其次,部分管理者依旧持有陈旧思想,他们认为“我付钱你便得遵从我的指令”,将员工视作随时待命的侍应。
第三,当代年轻人愈发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和谐统一。没有人愿意因工作而将整个人生价值全部舍弃。
实际上,薪酬丰厚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侮辱他人。相反,通常那些收入较高的人具备更出色的能力、更高的工作效率,并且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追求的是被尊重和对待平等,而非单纯的顺从。
这位月收入达到一万八千元的员工敢于如此直言,原因在于他具备相应的实力——他能够完成他人无法胜任的工作,能够承受住压力,因此也就拥有了拒绝的底气。
自然,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宜地采取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若你遭遇了相似的境遇,不妨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保持平和心态,切勿急躁行事。无论对方态度如何恶劣,维持冷静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局面。
积极进行交流,并阐述缘由。例如,可以这样表达:“很抱歉,之前因忙于处理客户现场的事务,未能及时查看信息,现已立即进行了补充。”
在入职之初,应明确沟通的具体方式:对于紧急事项,请直接拨打电话;对于常规事务,则可以通过发送邮件或留言来处理;尽量避免在群聊中频繁催促。
以专业的态度阐述观点。若确实事务繁重,不妨这样回应:“我目前正忙于完成A项目的收尾工作,您所分配的新任务,我承诺将在今日下班前妥善处理完毕。”
与直接对抗相比,此方法更易获得上级的认同,同时亦能避免给人留下难以管理的印象。
从管理的视角来看,此类事件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个健全的企业文化,理应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高效运作的基础之上,而非依赖情绪对他人施加压力。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强制员工24小时在线的公司,其员工流失率比一般企业高出了约37个百分点,而工作效率则下降了15%。这种现象并非员工能力不足,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层面存在问题。
随着00后一代人开始步入职场,以往那种盲目遵从上级指示的做法已不再受到欢迎。他们更加重视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专业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说到底,工资买的是你的能力和时间,不是你的全部人生。
那位每月收入为一万八千元的员工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其原因是他说出了众多人内心深处想要表达却始终未能敢于倾诉的话语。
若你身居领导之位,面对下属的如此言论,你将作何回应?是选择继续施加压力,使其倍感尴尬,抑或是反思并审视自己的管理手段?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我们一起聊聊真正的职场智慧。